春日的晨光中,白浮泉体育公园智能跑道上的感应灯带次第亮起,65岁的退休教师王秀兰对着智能屏幕调整着健步走节奏,不远处传来青少年篮球场的欢呼声。这座去年6月正式开放的,已成为昌平区20万居民的运动新地标,也是北京市体育设施提质升级的生动缩影。
白浮泉体育公园是全市第一家体育公园,巧妙地将“全龄友好”理念融入每个角落。“这次我失误了,咱们再来一次!”在白浮泉体育公园智能健身区域内,智能大屏前的动感单车全部满员,5名孩子和一名孩子家长蹬得正欢。这些单车与屏幕中的游戏相连,孩子与家长在运动中感受互动协同闯关带来的快乐。火狐电竞入口一旁还有几名家长围绕左右,不时给骑单车的孩子递水、打气。
据了解,白浮泉体育公园建设了球类场地、老年人活动场地、儿童活动区等六大板块,实现动静分区合理,引入智慧化健身设施,推动环园9.4公里塑胶智慧步道建设,设立三个运动驿站,主动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为紧急情况下生命救援保驾护航。
全民健身路径则构成了“毛细血管”般的微循环系统。火狐电竞入口此时的昌平区,街角巷陌早已春意盎然。不必等待健身房开门,不用购置昂贵装备,凭借“15分钟健身圈”,健康生活的密码就藏在每个清晨的鸟鸣里、每个傍晚的晚霞中。
回龙观街道金域华府小区73岁魏延方对小区的智能健身器材赞不绝口。不远处,居民赵强正在做引体向上。“平时总拿工作忙当借口,现在把‘健身房’送到家门口,再没借口偷懒了。”
同时,对全区所有健身场地设施投保公共责任险,安装智能管理系统,通过线下普查、定期巡查,线上智能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损坏的场地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提高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确保市民可参与监督管理,“一刻钟健身服务圈”水平稳步提升。
24小时智能健身房成为新宠。在龙泽园街道,白领张薇深夜11点扫码进入一家24小时健身房,通过手机调控跑步机坡度和灯光音乐。健身房都提供基本的健身设备,如跑步机、登山机、杠铃等,并且环境整洁,适合随时进行锻炼。“像自动贩卖机一样方便,私密性还强。”张薇说道。“工作忙、饮食不规律,最近胖了10斤左右。”她决定通过运动减重。在白薇的计划中,每次消耗600千卡热量是个硬指标。如果跑步机运动量不够,她还会跳绳加练。
冰球训练馆、火狐电竞入口青少年马术俱乐部、击剑场馆等。家长王女士每周带孩子参加冰球培训:“过去要开车一小时去市区,现在家门口就能接触小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