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場地設施持續改善,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體育公共服務不斷完善。2023年,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參與人數超2000萬,“奔跑吧·少年”主題健身活動參與青少年達6329萬人次……群眾體育活動不斷創新形式,讓更多人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同時助力鄉村振興,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1月7日,2024廈門馬拉鬆賽在福建省廈門市鳴槍開跑。路跑愛好者汪涌作為官方配速員踏上賽道,用自己的經驗幫助眾多參賽選手順利完賽。8年多前,汪涌還是個跑步“門外漢”,5公裡都難以跑完。而如今,他已完成30多個全程馬拉鬆火狐电竞官方网站、100多個半程馬拉鬆。
跑步成了汪涌生活的一部分。從北京二環的護城河邊,到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健身步道,都留下他的足跡。“通過跑步,我收獲了健康和快樂,也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跑友,生活更加充實!”
汪涌的感受,道出了參與體育活動帶給人們的滿滿獲得感。放眼神州大地,健身場地設施持續改善,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體育公共服務不斷完善。從“要我練”轉變為“我要練”,健身深度融入生活,廣大群眾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冬日的午后,浙江溫州鹿城南匯智慧百姓健身房內,數十台健身器械整齊擺放,牆上的屏幕實時顯示健身者的鍛煉數據。市民劉暢是這裡的常客,“從家出發走5分鐘就到,費用折合一天一元錢。”在溫州,百姓健身房已建成400余家,累計服務群眾超800萬人次。
鍛煉不鍛煉,效果看得見。幾年前,劉暢很少參與體育鍛煉,體重一度飆升至近200斤。堅持健身,讓他不僅恢復了身材,體質和精氣神也明顯改善。“現在除了每周到健身房慢跑、做力量訓練,我還加入了騎行俱樂部,每次爬坡挑戰自我,特別解壓!”
“當前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熱情高漲,反映出人們對身心健康的關注達到新高度。”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隨著“健康第一”理念深入人心,參與體育活動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以前常發愁“健身去哪兒”,現在就近鍛煉更加便捷。城市閑置邊角地變身運動空間、更多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15分鐘健身圈”遍及城鄉……截至2022年底,全國體育場地增至422.68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62平方米。
2023年,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上線約200項賽事,參與人數超2000萬﹔“奔跑吧·少年”主題健身活動開展43866場,參與青少年達6329萬人次……群眾體育活動不斷創新形式,讓更多人感受到體育的魅力。預計到2025年,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將達到38.5%。
從“常健身”到“會健身”,成效既要看數量,更要看質量。目前,累計超300萬名社會體育指導員深入基層,把科學健身知識和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國家體育總局積極創編適用於各個年齡段人群的科普作品,推出“世界冠軍教你健身”系列視頻,幫助人們正確鍛煉、少走彎路。
人人參與體育,體育造福人人。《第五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近年來我國國民體質總體呈上升趨勢,城鄉居民體質水平差距逐步縮小,運動增強體質作用明顯。
“隨著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全民健身的理念與行動正深度融入大眾生活,以越發豐富的形式和內涵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參與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愉悅身心,更有助於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社會風氣。”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司長丁東說。
每當雪季到來,北京大都市購物城人流如織。這幢三層樓裡聚集著近60家雪具店,開業17年的冷山磁器口總店稱得上其中的“老字號”。步入店鋪,滑雪板、滑雪杖、滑雪服等各式裝備琳琅滿目。“近5年來,店鋪每年的營業額都能達到2000萬元。”店長路偉說。
說話間,一家四口前來購買雪具。“我大女兒今年11歲,准備這個寒假開始正式學滑雪。”母親張雅娟忙著給女兒試穿滑雪鞋。路偉介紹,以前人們習慣租滑雪裝備,現在更傾向於擁有自己的裝備,“2023年11月一個月,光是滑雪鞋就賣出400多雙。”
北京冬奧會后,“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熱度不減,不但拉動大眾冰雪消費升級,更助推裝備制造、場地運營、冰雪旅游等上下游產業鏈共同發展。截至2022年底,全國冰雪場地增至2452個。《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群眾健身氛圍愈加濃厚,帶動的不只是冰雪產業。2023年,國內共舉辦路跑賽事580場、參賽總人次550萬。高峰期時,一個周末就舉辦20余場馬拉鬆賽。很多跑友“跟著賽事去旅行”,運動服裝、跑鞋等國產體育產品銷量也穩步攀升。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33008億元,增加值為13092億元。與上年相比,體育產業總產出增長5.9%,增加值增長6.9%。數據背后,是社會公眾廣泛參與體育健身的強大支撐。
當前,群眾參與體育的方式呈現個性化趨勢,消費方式逐步從實物型消費向參與型消費轉變,願意為體育鍛煉和休閑付費的人越來越多。在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看來,“大力發展全民健身引領體育消費,通過供給側創新提供更豐富的體育產品和服務,帶動了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
大眾日趨養成運動習慣,形成多元化消費場景的同時,也在開掘新的產業增長點。近兩年,徒步、騎行、登山、露營、沖浪等戶外休閑運動廣受歡迎。“以雲南為例,各級各類戶外協會組織蓬勃發展,每周進行一次以上戶外運動的人數超2200萬。”雲南省體育局局長楊中華說。
順應這一趨勢,多部門聯合出台的《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動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全民健身與經濟社會更多領域產生“化學反應”,正打開一片廣闊的藍海。
隊旗招展、蘆笙悅響、鑼鼓喧天,啦啦隊載歌載舞,球場邊座無虛席……1月6日,2024年“村超”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開賽。“新賽季吸引了大批新球隊參賽,從去年20支隊伍增加至今年62支隊伍1800余名球員。”“村超”組委會成員之一、榕江縣第一中學體育教師賴洪靜說。
人口不足40萬的榕江縣,因為這項極具煙火氣的鄉村足球聯賽,在過去一年“吸睛”又“吸金”。據榕江縣“村超”辦公室統計,2023年5月13日至12月31日,“村超”相關賽事產生超580億次的話題瀏覽量,全網在線直播觀看人次累計超6億﹔榕江縣累計吸引游客73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1.13億元。
“村超”的火爆,依托於當地深厚的足球群眾基礎。上世紀90年代,榕江縣村民就自發組織在露天球場比賽。如今,全縣擁有25塊足球場地、35支注冊球隊、41所縣級足球特色學校,近5萬人會踢足球。
多年深耕群眾體育沃土,依靠鄉村賽事大放光彩的,“村超”不是唯一。同處貴州黔東南州的台江縣台盤村,素有“逢節必比賽、比賽先籃球”的傳統,“村BA”擦亮金字招牌﹔在海南文昌,村村有球場、人人打排球,“村排”從線下火到線上……村賽孕育於鄉村,也反哺鄉村。接地氣、聚人氣,激發出鄉村體育的多元價值。
比賽間隙,特色文化表演精彩展示﹔賽場外,電商直播、文創產品火熱登場。“體育+”賦能旅游、文化產業,為助力鄉村振興探索新路徑。乘著辦賽東風,貴州的特色美食、農特產品、非遺產品走出大山,一批旅游項目應運而生,就業崗位隨之增加。線上數據流量轉化為線下客流量,百姓得到了實惠。
紅紅火火的鄉村賽事,讓更多人領略體育魅力、感受競技激情。村民為球隊籌集費用、縫制隊徽,比賽時把看台讓給游客、自發組織志願車隊……“村超”解說員楊兵感慨,以體育為紐帶凝聚人心,榕江群眾對家鄉文化更有自信。
扎根鄉土的群眾體育活動不斷釋放活力,給舉辦地帶來新氣象。“村超”期間,返鄉創業大學生直播助農﹔“村BA”的輻射效應顯現,周邊不少村寨吃上了“籃球飯”。
“體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是過去10年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產生了很多成功案例。榕江縣和台江縣的創新實踐健身,對於文體旅融合帶動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王雪莉說健身。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